English

托举起一代新型学者

1999-05-05 来源:光明日报 段成美 我有话说

海军航空技术学院教授段成美是位年逾花甲的航空疲劳专家,亲手培养了6名青年高科技人才,奋力托举起一个跨世纪的青年学者群。

(一)

1988年,海军航空技术学院爆出一件新闻:从锦州机械学院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员胡芳友,被段成美点名要到“航空疲劳”课题组。一时间,全院上下沸沸扬扬。也难怪,段成美主持的航空疲劳定寿研究,即科学确定并设法延长飞机安全使用寿命,是一门全球公认的高、精、尖学问。即使在国外,一种机型定寿也需动用上百名技术人员、历时数年、耗资上千万元。70年代中期,海军航空兵某型轰炸机机翼蒙皮出现大量裂纹,带病升空的战鹰随时有折翅的危险。为了保障飞行安全,飞机教员段成美排除“文革”干扰,卧薪尝胆,苦干3年,摸清了裂纹成因为“腐蚀疲劳”,并找到了防范措施。这标志着海军首次航空疲劳研究取得成功,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。80年代初,我军唯一一支水上飞机部队装备的某型水上飞机寿命已近极限,而后续机种一时难以到位。为保存这个我军的“独生子”,上级将水上飞机定寿和延寿研究的重大课题交给了段成美。他不辱使命,历时7年,首次完成了我国特种飞机定寿,使水上飞机的安全寿命延长3000个起落。为我国小机群定寿研究闯出了一条安全、高效、低耗的新路。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、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
不顾疲劳研究飞机疲劳,段成美先后主持了海军水上飞机、舰载直升机等5种机型的定寿、延寿研究,取得了22项成果获国家和军队奖励。其中6项为“八五”、“九五”期间国家重点科研课题,牢牢占领着我国航空疲劳定寿的科技制高点。尤其在飞机腐蚀疲劳的工程应用方面研究,居世界领先水平。他是军内外3所院校的客座教授、全国4家航空科研院所的特聘顾问、海军航空装备维修研究所的总工程师,曾被评为海军优秀教员、海军优秀科技干部,先后2次荣立三等功、1次荣立二等功,享受政府特殊贡献岗位津贴。今年4月,海军郑重推荐他为国家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励对象。

(二)

盛夏,某新型轰炸机座舱地面温度高达72℃。高温影响了昂贵的进口惯导系统的性能和寿命,一次空中险情后,部队迫切要求解决座舱降温难题。某研究所揽去搞了几年,花了37万,也没搞出什么名堂。段成美把课题交给了年轻弟子。弟子们卖力地论证了半天,厚厚的方案摆上了他案头。细细审阅,教授的眉头越皱越紧。该方案建议采用宇航技术降温,但冷却问题却解决不了。按此设想,需给飞机配备一个大水池子。段成美再也坐不住了,疾步来到实验室,把一个匪夷所思的设想抛了出来:“温度高不是?为什么不用空调?!”“空调?!”弟子们面面相觑。用空调降温当然省事,但看似与“高科技”不沾边儿,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,坏了教授的名声?段成美却不这么看,他说:“给部队解决技术难题也要善于走捷径,现成的科技成果,不管是国内的、国外的、军用的、民用的,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。干高科技不能老是盯着复杂的理论,高深的技术,有时候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好的。至于面子,要我说,身为科研人员不能为部队排忧解难,那才叫没面子!”很快,2台家用空调被装在一辆自动升降车上,送气管往座舱里一伸,5分钟后,座舱温度便可冬暖夏凉随意调节。降温车不仅成了部队官兵的“宠物”,还获了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
(三)

段成美的弟子穆志韬读研究生时师从某大学吴教授。吴教授也是国内航空疲劳研究的专家,才高八斗,但性格古怪。据说,客人到他家串门,能赏盏茶吃已经不易,三两句话不投机就能把人往外撵。段成美非常敬佩吴教授的学识。当初,是他凭着和吴教授的私交,力荐小穆,让吴教授破例收下这个“关门弟子”。小穆在吴教授门下求学3年,长进很快,受益匪浅。没想到,毕业前一封电报让段成美坐立不安。原来,小穆在做《直升机疲劳载荷谱》的毕业专题时,与终生研究固定翼飞机的吴教授在编谱方法上发生分歧。情急之下只得向段教授求援。段成美风风火火赶去这所大学。吴教授余怒未消,见段教授试图说服自己,竟下了“逐客令”,结果两位老朋友在客厅里叮叮当当吵起来。后来,吴教授查阅大量资料后放弃了自己的观点。小穆的论文被评为优秀。离校前,吴教授亲自下厨为老段师徒俩煮茶叶蛋送行。一场学术风波寂静下来,段成美脑子里却翻江倒海。他在想:随着自己年龄增大名望提高,将来会不会容不得弟子“叛逆”?他感到必须立好规矩。否则,弟子就可能永远超不过自己。

(四)

新世纪的门槛,就横亘在每个人的眼前。段成美知道:“年轻人身体跨世纪没问题,但如果没有过硬的素质,就没有资格去占领新世纪军事科学的前沿阵地。”

因此,段成美首先想到将弟子送出去读书深造,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,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,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,给他们一个高起点。为了支持弟子读研究生,段成美亲自选学校、定专业、找导师;读研需一笔可观的培养费,他从科研节余经费中抠;需要购买书籍资料,他从顾问费里挤;弟子出差调研和参加学术交流,他想方设法给筹措经费。终于,弟子中走出了5个硕士、1个博士。胡芳友、金平一个被破格晋升为正教授;一个荣获政府特殊贡献岗位津贴;穆志韬、孙明礼、陈跃良均被破格晋升副教授;最年轻的弟子杨晓华,刚满34岁,已有5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,是目前海军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。

在段成美的影响带动下,学院建立了导师制,广大老教员广收弟子,甘为人梯,促使一大批青年高科技人才脱颖而出。现在,该院全部教研室正副主任,八成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均已由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担任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